“1+3+N”模式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效能
- 发布日期:
2024-09-23 - 来源:
- 访问量:1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公安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对江苏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全国公安工作会议精神,“宿城公安”微信公众号推出奋“现”实践宣传专栏,讲述广大民警辅警忠诚履职、创新进取、担当奉献的感人故事,反映全区公安机关和基层所队深化公安工作现代化建设的创新举措和突出成效,营造同心奔赴公安工作现代化的浓厚氛围。
富康路派出所创新“1+3+N”社区警务模式,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效能。近年来,宿迁市公安局宿城分局富康路派出所锚定“派出所主防”职能定位,积极探索创新“1+3+N”社区警务工作模式(1个基础中枢、3个社区阵地、N支警务团队),打通公安机关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有力夯实了基层基础,大大提升了基层社会治理效能。
打造一个基础中枢
富康路派出所积极响应市局、分局基础防控中心建设要求,依托派出所综合指挥室,率先建成基础防控岗,制定派出所社区工作清单,以基础防控岗作为全所社区警务工作中枢,统领全所警务室和社区民警辅警工作。
完善基层社区指挥调度。常态开展每日警情分析,对复杂警情、安全稳定、风险防控等情况形成分析报告,并由所领导牵头针对社区发案、重点警情创新性开展三项交办工作,将每项工作落实到具体的社区民警,做到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
推动多元化资源汇聚整合。依托分局“西楚云”平台,整合各领域各层级数据,打造数据池;加强智能前端数据与基础系统数据比对,将差额数据及时推送责任区民警,为社区民警精准管理提供导向。
强化大数据感知分析应用。建立治安风险感知、行动、保障3大防控体系,加强对辖区苗头性、潜伏性、风险性隐患问题排查监测预警,做到早发现、早控制、早处置。今年以来,基础防控平台赋能处置矛盾化解、安全排查等各类工作1800余次,派出所通过基础防控岗向各警务室社区民警辅警交办工作指令31条,有效指导全所社区工作高效开展。
建成三个前沿阵地
立足辖区治安形势特点,按照“守点带面”的工作思路,先后建成楚街、宝龙和中豪三个社区警务室,每个警务室配置2名专职社区民警,共配置社区辅警22人,三个警务室均做到“7×24小时”实体运行。
压实责任“挑担子”。紧紧围绕“夯实基层基础、深化主战主防”主题主线,针对各警务室管辖区域基本情况,分析工作难点、明确提质举措、压实主体责任。楚街、宝龙、中豪警务室辖区分别以场行、商场、小区占比居多,在人员管控、场行治理、矛盾调处等方面工作难度各不相同,所内先后出台多项警务室工作方案细则,进一步压实各警务室主体责任,确保“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
细化清单“做实事”。制定工作清单、违纪办法等制度机制,采取周例会、视频调度等方式常态开展检查,确保警务室政令畅通,高效运行。目前,三个警务室作为派出所社区工作的前沿阵地,承接派出所85%的业务量,真正实现社区民警辅警常态“在社区”。
打造品牌“树标杆”。依托“江苏省最美人民警察”高新舜负责的楚街警网融合工作站,开设“老高课堂”,常态化对失足未成年人开展跟踪帮教转化。充分发挥品牌模范的带头作用,推优先进典型、强化基层治理、创新工作机制、打造品牌亮点,楚街、宝龙警务室先后被市局评为“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创建示范单元。
组建“N”支警务团队
认真贯彻落实“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的部署要求,以社区民警辅警为牵引,整合社区干部、网格员、调解员、楼栋长、巡防队员、保安队伍等社会团队力量,在辖区范围内组建了“N”支社区警务团队,不断完善联勤联防举措,充分发挥群众力量。
将公安职责融入社区多元治理。将派出所承担的管理实有人口、掌握社情民意、组织安全防范、维护社区秩序、服务人民群众5项职责,与社区承担的出租房屋管理、矛盾排查化解、微信矩阵管理等17项职责全面融合、捆绑作业,联合开展相关工作,形成工作合力,避免“重复劳动”。今年以来,派出所会同社区力量主动摸排干预化解复杂矛盾纠纷34起,排查整改消防隐患290余处。
将公安力量融入群防群治体系。积极联系、发展“宝龙义警”“西楚联盟”“黄河救援队”等平安类社会组织6个,组织协同公安机关开展矛盾调处、法治宣传、巡逻防范等工作。根据人员构成,把防治工作细分为两组,白天以社区民辅警、城管、网格员、志愿者为主,开展网格日常工作,兼顾巡防;晚上以社区民警辅警、神盾保安员、联勤保安员为主,开展夜间重点部位巡防,实现全天候“无缝衔接”。今年以来,已累计检查场所行业400余家次,抓获各类违法犯罪嫌疑人9人。
将公安宣传融入地域文化建设。辖区商圈、公寓楼众多,人员复杂,流动频繁,对此,派出所以平安文化宣传为阵地,编排宣传反诈、安全防范等节目融入社区文化娱乐,拉近警民距离,深化社区平安共建。今年以来,共组织开展各类社区活动22场次、安全讲座11场次、反诈宣传42场次,发放各类安全防范手册8000余份、受教2万余人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