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公安机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及总书记关于新时代公安工作重要论述,紧紧围绕公安工作现代化各项部署要求,不断深化法治公安建设,全市公安工作法治化水平和执法公信力稳步提升,执法规范化建设取得新成效。
一 、主要举措和成效
(一)坚持党的领导,不断夯实法治建设根基。
一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在党委领导下统筹开展法治公安建设,主要领导认真履行法治政府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亲自抓法治公安建设,带头学法、守法、用法,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落实“三重一大”制度。市局党委会多次专题研究提升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水平措施方案。4月份,市局召开全市公安机关法治公安建设暨执法监督管理委员会工作会议,部署研究年度法治公安建设重点任务,制定年度法治工作要点,分解落实工作责任,构建党委领导、警种齐抓、全警参与的法治公安建设工作格局,形成公安法治建设的强大合力。
二是加强法治队伍建设。抓住“关键少数”,坚持领导干部集体学法,不断提高领导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依法决策的能力和水平。强化全警实战执法培训,鼓励民警报名高级执法资格考试、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公职律师申报等,大力加强执法主体能力建设,不断提升民警的法治意识和执法能力。全市民警高级执法资格、法律职业资格取得率在省内领先。
三是深入开展普法宣传。认真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机制要求。年初制定2024年全市公安机关普法工作要点,编排每月法治宣传重点。组织开展“110宣传日”“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122全国交通安全日”“宪法宣传周”“全民禁毒宣传月”等主题宣传活动。通过门户网站、微博、微信、抖音等新媒体以及加强与报社、电视台等主流媒体的沟通合作,以案释法、以案普法、以案学法,广泛开展反电信诈骗、反帮助信息网络犯罪等宣传活动,切实增强公众防范意识、守法意识。
(二)敢于刀刃向内,强化执法监督管理体系
一是强化内部监督管理。推动执法办案管理中心提质增效,建设运行接报案中心和涉案财物管理中心,构建市、县、所队三级监督管理运行模式,推动加强执法办案全流程管控。细化执法监督管理委员会工作规则,建立公安业务警种履行执法监督管理责任清单制度,压实执法主体监管职责。在全省率先建成一站式智慧法制综合应用平台,围绕执法场景和监管重点,搭建智能监测模型,缓解执法监管人少事多量大的矛盾,提升了监督效率。严格落实派出所办理刑事案件“负面清单”制度,推进刑事案件专业化办理,强化执法办案积分制应用,进一步落实案件主办责任。
二是自觉接受外部监督。主动接受人大依法监督、政协民主监督,落实专人认真办理市委、市政府交办的人大、政协建议提案,加强联系沟通,跟踪落实工作措施;主动接受配合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做好监督反馈;深化特邀监督员制度,召开意见征求座谈会,充分发挥社会监督作用,促进公安科学决策和规范执法;深化政务公开和阳光执法,对社会舆论关注的焦点、热点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事项依法及时向社会公开,畅通公众监督投诉渠道,对群众提出的合法合理诉求及时回应处理。
三是大力整治执法问题。聚焦受立案超期、强制措施适用不当、法律文书制作不规范等突出执法问题和重点执法环节,强化盯警盯案措施,坚决防止执法顽瘴痼疾屡查屡改、屡纠屡犯。组织开展为期一年的涉企执法突出问题专项治理行动,对异地执法进行专项排查整改,组织全市各县分局开展涉案财物管理交叉互查,对陈年积案进行全面清理,还清执法旧账。严格落实防止干预司法“三个规定”,严肃开展执法责任追究,全面防范执法风险。
(三)聚焦主责主业,维护社会大局平安稳定
一是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以“春雷行动”“夏季行动”“冬季攻势”等专项打击行动为牵引,落实“命案必破、两抢必打、黑恶必除”工作要求,加大传统侵财案件、电信网络诈骗案件侦破和追赃挽损力度,攻克一批大要案件,有效震慑各类违法犯罪,切实保障人民安宁。
二是狠抓高危领域安全监管。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全省首家完成部省级道路隐患整改任务,全市伤人以上交通事故起数、死亡人数连续两年“双下降”;总结固化防溺水系统性守护机制,制定实施《全市公安机关涉险水域安全防护工作标准》,全市未成年人溺亡人数同比下降;创新研发大型活动实名制认证系统,高效精准核查现场人员信息,大型活动“万无一失”。
三是推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全面融入“市、县、乡、村”四级矛调体系,在全系统培养选树矛盾调解标兵能手,积极会同相关部门和基层村居及时排查化解重大矛盾纠纷,预防处置个人极端案事件,推动民转刑案件稳步下降。
四是深化依法治网体系建设。坚决守牢网络安全阵地,坚持“互联网也不是法外之地”,建优省级网络大数据作战中心和网络合成作战战训基地,建立重大舆情复盘总结机制,提炼推出各类机制战法,开展数据库建设,自主研发作战平台,及时处置各类涉网风险隐患。
(四)优化工作效能,打造公安服务满意品牌
一是在优化营商环境上善作为。聚焦全市产业集群和重点产业链,深入推进“千警助企、护航发展”活动,向全市规上企业配备警企联络员,为企业提供“点单式”“代办式”服务;组织“入企大调研、联企大排查、为企大解难”专项行动,固化每月助企帮办日、季度党建连心桥、年度满意度提升攻坚三项机制。
二是在深化政务服务上出实招。连续5年推出公安民生实事十大项目,组织开展综合窗口增效、网办提优、民意提升、助企优商护航“四大行动”,扎实推进各项便民利企措施落实。在市县两级公安政务服务大厅、所有派出所开设“免证办”专窗和“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实现对身份证、户口簿、驾驶证、行驶证、结婚证、离婚证等电子证照的直接调用,努力让群众“免交证、办成事”。
三是在擦亮城市名片上显担当。紧盯宿迁发展定位,在护航“中国酒都”建设上,依托酒类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畅通与各大酒企协作联络、线索转递快捷通道,体系化、智能化打击侵犯酒类知识产权违法犯罪;在呵护“水润之城”“江苏生态大公园”建设上,持续打击污染环境、破坏矿产资源、渔业资源等环境类犯罪,深入推进骆马湖“三无”船舶整治、洪泽湖非法捕捞综合整治,得到省市领导批示肯定。
二、存在的问题
2024年,全市公安机关在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上虽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一是部分民警主动学法用法意识不强,对新法新规和新型违法犯罪关注不够,从法律中寻找解决问题方法的能力水平有待提升;二是个别民警规范执法意识不足,存在执法不理性、不规范、不文明问题;三是执法监督管理需要进一步加强,执法突出问题源头治理和监督追责机制需要持续抓好落实。
三、2025年主要任务
下一步,市公安局将继续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法治思想,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和上级公安机关的工作部署,扎实推进法治公安建设取得新成效。
一是持续推进平安宿迁建设。依法打击整治突出违法犯罪,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严厉打击通讯网络诈骗犯罪,积极探索主动警务、预防警务新机制,不断提升驾驭社会治安能力水平,全力保障全市社会大局平安稳定。
二是持续推动营商环境优化。强化公安机关防范打击职能,聚焦扰乱经济秩序、侵害企业合法权益等问题,维护经济社会发展秩序,进一步规范涉企执法。深化公安“放管服”改革,推出更多便民利企举措,持续提升公安政务服务效能,助力打造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
三是持续提升规范执法水平。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落实权力制约监督措施,实现执法全流程管理,确保执法权力的运行不偏离法治轨道。持续深化实战大练兵和执法培训,进一步加强执法能力建设,为宿迁公安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法治保障。